2025年4月25日,Create2025百度AI开发者大会在武汉开幕。大会设置六大AI主题分会场、5000平方米互动展区及40场线下公开课,邀请中国民生银行首席信息官张斌、英特尔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首席工程师余江等行业领袖,与全球开发者共探AI技术前沿。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总经理熊友军受邀出席并参与主会场演讲。
熊友军在演讲中首先阐述了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作为国内首家具身智能软硬件全栈科技公司,创新中心聚焦通用机器人平台“天工”与通用具身智能平台“慧思开物”,致力于突破本体、算力、数据等产业瓶颈,打造全球具身智能创新策源地与应用示范高地。他提到,具身智能不仅是人工智能发展的新方向,更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创新中心通过产学研协同攻关,已构建起“硬件平台+智能系统+数据闭环”的全栈技术体系,为行业提供可复制的解决方案。
在技术成果展示环节,熊友军详细解读了人形机器人“天工”的技术演进与突破。2024年首次亮相的“天工”是全球首个全尺寸纯电驱实现拟人奔跑的人形机器人,仅仅一年后,升级后的“天工Ultra”以2小时40分42秒的成绩完成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成为全球首个完赛半马的机器人跑者。
熊友军表示,“天工”的马拉松挑战并非简单的速度竞赛,而是对机器人本体设计、运动控制算法、实时决策能力的全方位考验。创新中心研发团队在散热、刚柔耦合结构设计、具身运控算法、跟随导航与长程路径规划等多个技术上实现了突破。这一成就不仅验证了人形机器人长时间作业的可靠性,更标志着具身智能技术在面对室外真实环境的泛化性与鲁棒性上实现了巨大突破。

在具身智能方面,熊友军介绍了通用具身智能平台“慧思开物”在机器人智能化上的探索。“慧思开物”由AI大模型驱动的“具身大脑”与数据驱动的“具身小脑”组成,形成“感知-决策-执行-反馈”的闭环系统,从而让机器人真正具备自主规划并执行完成多样性任务的能力。“慧思开物”突破了传统机器人“一机一脑”的局限,实现“一脑多机”和“一脑多能”,是对基于单一场景单一任务做专项开发这一传统机器人应用开发模式的颠覆,真正推动智能机器人从单一任务执行向复杂环境下的自主决策与执行能力跃升,让机器人完成复杂任务,加快在工业制造、物流分拣、特种作业、商业服务等多样化场景应用落地成为可能。百度智能云为创新中心提供了百度百舸GPU算力、千帆大模型平台等技术方案,共同为具身智能的持续进化按下“加速键”。

针对行业数据稀缺的痛点,创新中心正在建设具身智能数据生产、采集、标注和存储一体化的国家级数据采集训练场,提升数据采集质量与效率,加速打造全球范围内规模最大、信息最稠密、最通用的具身智能数据集。当前,大规模多构型智能机器人数据集“RoboMIND”已开放10.7万条高质量轨迹数据,覆盖家居、工厂、办公等五大场景,涉及91类物品与479项任务,显著加速基础模型研发。未来,创新中心将基于已构建的开源开放生态,围绕本体、数据、运控、工具链等创新成果有序开源,推动行业繁荣发展。
大会展区内,全新一代“天工2.0”机器人成为全场焦点,还与百度创始人李彦宏进行了近距离互动,展示了流畅的移动、上下肢协同和人机交互能力。

相较于上一代机型,“天工2.0”从硬件到软件实现全面升级,实现了国内首个针对复杂地形的自适应行走,即在平地行走时保持直膝行走的拟人姿态,在面对台阶、斜坡、楼梯、坑洼路面等复杂地形时实时调整为稳定步态,具备面对泛化地形的高通过性。在能源系统上,“天工2.0”搭载双电池快换电系统,突破工业级设备热插拔技术瓶颈,实现永续作业能力,配合多工况能耗控制技术,续航效率达国际领先水平。作业性能方面,“天工 2.0”具备工业级上肢负载能力,拥有更大的双臂末端稳态负重,动态作业精度达到毫米级;具备全自由度灵活下肢系统,突破传统机器人运动限制,可应用于大量高难度场景。
从技术突破到生态共建,具身智能正逐步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应用。随着“天工”与“慧思开物”平台持续迭代、数据闭环与开源生态的加速完善,具身智能机器人有望成为工业4.0与智慧生活的核心载体,推动制造业、物流业等领域的智能化升级。为此,创新中心将持续推动底层关键共性技术攻坚,加速人形机器人融入生产生活,成为新一代人工智能革命的关键驱动力。